02月
17
黑马成员企业「海之晨」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加速机器视觉综合集成应用
1873

 去年年底,海之晨(黑马营20期、黑马青岛西海岸加速器、黑马怀柔科技加速实验室、小李飞刀·AI+创业实验室成员企业)完成了数千万元A轮融资,参与资方为山东省科创新动能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444

据悉,2011年陈栋成立海之晨时,机器视觉还只是应用在消费电子、汽车等新兴行业。如今十年过去,越来越多“笨重”的传统产业开始“智变”,机器视觉的渗透率迅速提高。

在淄博的一家马克杯生产企业,毛坯抓取、上釉、烧制、检测等工序加入了海之晨的机器视觉解决方案,既提升了效率又降低了人工成本。“机器视觉是工业互联网的刚需,相当于给机器装上了眼睛和大脑。”青岛海之晨工业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栋表示。

“工业之眼”加速普及

机器视觉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是智能工厂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重要手段,用于分拣、引导定位、精密测量、瑕疵品检测等,被称为“工业之眼”。

一直以来,机器视觉的应用需求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汽车等少数先进制造业。在市场和政策的驱动下,国内机器视觉快速发展,应用领域拓展到机械、冶金、纺织、化工等传统行业,工信部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也提出支持工业视觉传感器及行业机理模型等基础软硬件的研发突破。

对于海之晨而言,行业应用的加速普及给爆发式增长创造了条件。去年,海之晨营收接近2亿元。

“前期比较辛苦,几乎是一边做着人才培养,一边做着产业落地。但是这两年机器视觉迭代特别快,汽车零部件、食品饮料、医药、纺织乃至农业领域都在大面积普及。”陈栋感受到了明显变化。

在应用跨度最大的农业领域,海之晨甚至给青州一家生姜生产商装上了机器视觉设备,用于检测生姜的尺寸、颜色、质量等外观属性。

与此同时,陈栋发现行业角色也在转变。以往,机器视觉偏重各环节的单点应用,用户与供应商之间主要是采购关系;而在工业互联网时代,面向特定行业、特定产品或特定工艺的非标需求越来越多,单点应用延伸为全流程的综合集成应用,供应商的产品技术必须嵌入到用户的生产工艺之中,双方变为联合攻关的合作伙伴关系。

“现在,不仅需要双方互相开放产品技术与生产工艺,也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伙伴的加入。”陈栋说。

淄博马克杯产业的蜕变正是如此。与海尔卡奥斯联手,海之晨为马克杯企业制定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进而再在陶瓷行业进行推广复制,建立行业平台。

此外,海之晨还在中德生态园打造工业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联合开发传统制造业升级急需的3D机器人视觉无序抓取技术和AI外观检测技术。目前,海之晨已与华为云、创新奇智等合作,通过机器视觉与AI算法的结合,将工业零部件缺陷检测率从90%提升到95%以上。

开启资本化之路

机器视觉产业涵盖光源、镜头、相机、视觉控制系统以及组装集成、软件二次开发等,是一个快速增长的蓝海市场,毛利率在60%以上。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65.5亿元,同比增长21.77%,预计到2023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达到155.6亿元。

555

相比康耐视、基恩士、欧姆龙以及巴斯勒等少数国际知名厂商,国内机器视觉产业多以系统集成为主,头部企业的规模都不大。不过,这也意味着在机器视觉国产化领域,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完成从核心软硬件到系统集成的产业链布局,拥有深厚的行业背景,正是海之晨的优势所在。“3D工业相机的扫描速度、精度取决于激光振镜,这一核心部件我们做到了行业领先,同时延伸出来的激光快反镜技术,正在6G激光通信领域蓄势待发。”陈栋介绍。

作为山东机器视觉领域的头部企业,海之晨已经形成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消费电子三大机器视觉应用板块,行业客户包括中国重汽、潍柴、大众、宝马、特斯拉、歌尔等。

对海之晨而言,资本化道路也越来越清晰。2017年,海之晨曾获得青岛市市北区科高创投投资中心(有限合伙)、青岛聚海成股权投资中心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领投的PreA轮数百万元融资。四年之后,山东省科创新动能的数千万元A轮投资,也显示了资本对海之晨的看好。

“国内机器视觉龙头奥普特在科创板上市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整个资本市场对机器视觉领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了。”陈栋表示,“海之晨用了十年完成从0到1的积淀,下一个十年将是从1到N的裂变,加速迈向IPO之路。”